媒体聚焦

新华财经 | 申海燕:建议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
发布日期:2024-08-16 信息来源:天博网页版登录界面(中国)官方网站 访问次数: 字号:[ ]

就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天博网页版登录界面(中国)官方网站研究中心副主任申海燕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联合体从支撑到引领、从联合到融合、从同业到跨界、从共享到共治、从利益共同到命运共同、从实体到虚拟、从刚性到柔性、从自发到自觉等八方面的突破。

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33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64%,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我国依然存在科研投入规模大但强度不高,产出总量大但人均水平低等问题,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大创新突破是当务之急。”申海燕建议,着力发展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联合创新,引领和带动产业创新。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围绕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母机、5G、新能源、先进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组织21家中央企业牵头组建了24个创新联合体。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20多个地方省市聚焦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量子计算、高端芯片、数控机床、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组建了超过300家创新联合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主体,是解决产学研用脱节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建议以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新型治理模式,打造组织上联通、机制上融通、要素上畅通、技术上贯通的创新联合体新样板,提升创新系统整体效能,并力争在八个方面实现突破。”申海燕说。

她认为,首先是从支撑到引领的突破。创新联合体既要聚焦产业补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解决当前“欠账”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聚焦重大前沿技术研发应用,解决创新引领问题。二是从联合到融合的突破。创新联合体运行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创新主体多样、创新要素互补等特点,而多样化主体又需要组织上的深度协同,需要更加显著地融合发展。

三是从同业到跨界的突破。创新不断萌生于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复合区域和交叉地带,创新联合体需要不断开辟新领域,开展更多跨产业、跨领域、跨组织合作,形成更多战略性、综合性、体系性、集成性的创新成果。”她说,四是从共享到共治的突破。创新联合体要创建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治理结构,形成“技术—管理”双层领导架构,在资源整合、生态融合、成果共享和利益分配、沟通协作方面形成契约,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五是从利益共同到命运共同的突破。创新联合体建设要坚持战略优先、义利兼顾、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原则,以联合带动创新,以创新助推发展。

六是从实体到虚拟的突破。申海燕强调,虚拟创新联合体是多个经济组织在不改变原有经济地位和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其生产要素联合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AI技术的应用,虚实集成世界将加快到来,因此虚拟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化治理形态需要加快发展。

七是从刚性到柔性的突破。创新联合体要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形成适配不同创新类型的治理模式,实现治理与创新的动态平衡。”她说,八是从自发到自觉的突破。创新联合体治理要加强“自组织”功能,要构建适配可持续发展目标、动态迭代技术的优化管理机制,构建能够不断完善“生成”新任务目标、调整已有任务体系的治理形态,从而激发各类成员非线性发展的活力动力。

注:原文载自新华财经客户端,撰稿:蕊、翟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