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视界

齐景丽 申传龙 王凡 霍正元 | 我国石油消费格局与趋势研究
发布日期:2020-07-21 作者:齐景丽 申传龙 王凡 霍正元 信息来源:中咨研究 访问次数: 字号:[ ]

摘 要

我国石油消费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深度炼化一体化是“石油材料化”的实现途径,多元化原料生产化工材料将作为石油消费的战略性补充,石油消费产业安全应纳入新时期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石油消费;深度炼化一体化;多元化;产业安全


石油消费途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燃料和工业生产原料。2019年我国加工原油6.52亿吨,生产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3.6亿吨,占加工量的55%,仍然是石油消费的主要领域。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率、汽车保有量及限行措施、新能源汽车替代等因素,我们认为,石油的能源属性日益减弱,材料属性逐渐增强,石油消费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

一、我国石油消费格局

我国石油主要用于能源、化工材料两大领域。其中,能源用途主要涵盖农业、商业、居民、工业(除化工)、交通等部门。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约为2.2亿吨,用于能源和化工材料领域分别为1.9亿吨、0.2亿吨,分别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6%和9%。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工矿企业所需的燃料增加,拉动石油的燃料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4.1亿吨,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为70%。化工材料领域的石油消费也高速增长,消费量由2000年的0.2亿吨增长至2017年的0.99亿吨,占石油消费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至17%。

图1 我国石油作为能源和化工的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目前石油的终端消费主要用做交通燃料。分品种看,汽油消费主要由乘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拉动。2000年以来我国乘用车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至2017年,保有量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拉动了我国汽油消费快速增长;2018年起,我国乘用车销量由高增长进入到平稳增长的换档期,汽油消费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柴油方面,因我国大宗商品需求基数较大,交通运输用油得到有力支撑。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供给与需求呈逆向分布,催生了大宗商品的物流运输需求,加之电商、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进一步推高货物周转量,拉动油品需求。煤油消费主要用于旅客航空出行。2000年以来,民航旅客周转量平均增速达到15%,支撑煤油消费成为成品油中增长最快的油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品质不断升级,加之民航运输和机场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我国民航周转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石油加油站

二、我国石油需求展望

(一)成品油需求预测

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1. 汽油

汽油消费已由高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增速进入换档期。2008年-2018年的10年间,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国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以7.5%以上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近3年增速回落至3%上下。2019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达为1.25亿吨,约为2010年汽油消费量的1.76倍。

 图2 2010年-2019年我国汽油消费量及年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中长期我国汽油消费将保持中低速增长。综合考虑乘用车增速、百公里油耗、燃料甲醇、燃料乙醇、煤制油、电动汽车等替代能源等因素的影响,综合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汽油需求分别为1.58亿吨、1.52亿吨、1.34亿吨。

2. 煤油

民航业快速发展将推动中国煤油需求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油消费量以年均5%以上的增速稳定增长,从1980年的365.9万吨增至2019年的3870万吨,90%以上的消费来自于民用航空业。

  图3 2010年-2019年我国煤油消费量及年均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航市场仍将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民航周转量与煤油需求之间的关系,测算2025年、2030年、2035年国内煤油需求预测值分别为5922万吨、7659万吨、8892万吨,2021-2025年、2025-2030年、2031-2035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7.52 %、5.51%、3.19%。

3. 柴油

我国柴油需求已经进入平台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2015年,国内柴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4.3%。随着国家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内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由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速增长,2016年柴油消费为1.66亿吨,甚至出现负增长。2019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46亿吨,同比下降8.3%。

图4 2008年-2019年我国柴油消费量及年均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柴油需求弹性将延续长期下行趋势。中长期我国柴油需求将从平台水平开始下降。综合考虑GDP、城镇化率、商用汽车保有量等因素,预测中长期国内柴油需求,2025年、2030年、2035年分别为1.42亿吨、1.27亿吨、1.15亿吨。

综上,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预测分别为3.59亿吨、3.55亿吨、3.38亿吨。

(二)化工材料用油(化工轻油)需求预测

除成品油以外,石油另一主要消费领域即为化工轻油,用于生产烯烃、芳烃等大宗基础化工原料,进一步生产化工材料产品。其中乙烯和对二甲苯(PX)是化工轻油消费的主体,本文通过对两类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测算化工轻油的需求量。

1. 乙烯

近年来国内乙烯消费保持持续增长,乙烯当量消费量从2010年的1960万吨增长到2019年5271万吨,2019年当量自给率为45.8%。

图5 2010年-2019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及年均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石化经研院统计数据。

预计2021-2035年期间,国内乙烯需求量将稳定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国内乙烯需求将达到6100万吨、7400万吨、8600万吨,2021-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4%、3%;考虑到乙烯原料仍有其他来源,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对化工轻油需求量分别为0.96亿吨、1.21亿吨、1.45亿吨。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化工企业

2. 对二甲苯(PX)

近年来国内PX消费持续增长,表观消费量从2010年的957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2950万吨;2019年净进口1498万吨,自给率仅49.2%。

图6 2010年-2019年我国PX表观消费量及年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石化经研院统计数据。

预计2021-2035年期间,国内PX需求量将稳定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国内PX需求将达到3800万吨、4400万吨、4800万吨,2021-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3%、2%;2025年、2030年、2035年对化工轻油需求量分别约为0.37亿吨、0.47亿吨、0.55亿吨。

(三)石油需求预测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国内市场石油消费需求分别为6.57亿吨、6.99亿吨、7.17亿吨。

从消费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影响石油消费峰值的关键因素包含经济总量及其结构、人口发展、城镇化率、工业化阶段、替代能源等。按中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将一定程度上抑制成品油需求的增长,成品油将于2025年至2030年间达到峰值,但化工轻油需求仍持续维持较高增长。因此,我国石油消费仍存在一定增长空间,但其消费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即由生产成品油转向生产化工材料。

图7 我国石油消费格局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三、深度炼化一体化是转变我国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举措

深度炼化一体化是“石油材料化”的实现途径,也是转变我国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基础化工材料的自主保障程度。我国炼油和化工协同发展水平低,2018年炼化一体化率仅约为11.7%,导致资源浪费、物料能耗高、市场竞争力弱。目前,216家炼油企业中仅有22家实现了炼油、乙烯、芳烃联合生产。

乙烯、芳烃是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原料,过度依赖进口恐危及产业安全。近些年,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我国乙烯消费一半左右依赖进口,芳烃中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自给率近年更是持续下滑,2019年仅为49.2%。下图为2010年至2019年我国乙烯、PX生产能力及自给率变化图。

图8 我国乙烯产能及当量自给率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石化经研院统计数据。

图9 我国PX产能及自给率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石化经研院统计数据。

炼化一体化在满足油品需求的同时,能够增加乙烯、芳烃的原料供应,不仅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合理完整的石化产业体系、维护国家产业整体安全的重要手段。除成品油外,乙烯、对二甲苯等重要基础化工原料也必须立足国内为主保障供给。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乙烯、PX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亟需在优化炼油能力结构的同时,结合石化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将我国成品油有效供应能力控制在合理水平的基础上,保障乙烯、芳烃等化工材料用油。因此,我国石油消费应坚持深度炼化一体化,最大程度实现原料、产品、能源的互供互用,上下游协同发展,尽量将稀缺的石油资源“吃干榨净”,重点保障我国日益增长的基础化工原料需求,增强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力争2025年一体化率提高到25%,2030年达到30%。

四、“三管齐下”切实扭转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局面

目前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一期)已经投产,华北石化扩建也已完成,2019年新增炼油产能约4500万吨,全国炼油总能力已达到8.58亿吨。未来几年,随着中科炼化、盛虹炼化、浙江石化(二期)、广东石化等一批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我国炼油能力还将继续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8.68亿吨;2020年后,还将新增0.92亿吨,若不加大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力度,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产能将达到9.6亿吨。2018年国内消费成品油3.35亿吨,出口5864万吨,占产量的16.3%。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空间增长缓慢,若仍按照现有成品油产率水平,油品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局面。

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严控新增炼油能力、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实施深度炼化一体化“三管齐下”,扭转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局面。严控新增炼油能力,指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时,需按照减量置换原则关停相应能力;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现有一次加工能力低于500万吨的燃料型炼厂限期关停或转产;实施深度炼化一体化,现有炼油企业应加大炼化一体化改造力度,尽量少产成品油、多产化工原料;新建炼油能力需配套乙烯、芳烃等化工装置,少产或不产成品油至30%以下、多产化工原料至65%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扭转炼油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成品油生产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但考虑到目前已经形成的炼油能力,在维持国内油品供应安全的前提下,仍需适时研究出口一部分成品油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 

五、多元化原料生产化工材料将作为石油消费的战略性补充

乙烯是石油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主要消费领域。近些年,我国乙烯原料多元化步伐有所加快,除采用石脑油为原料外,以煤、甲醇、乙烷及以其他轻烃为原料生产乙烯的装置增多。目前,我国乙烯工业原料仍有约80%来源于炼厂。

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仍具有一定相对优势,在生产乙烯的同时,可产生丙烯、丁二烯和苯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其经济性在炼化一体化乙烯装置中体现尤为明显。以煤、甲醇、乙烷及其他轻烃为原料的乙烯装置,只能生产乙烯单一产业链产品。

江苏新浦化学第一条46000吨乙烷船

总体来看,在石油作为能源消费日渐减少的情况下,作为乙烯原料消费应逐渐增长,且将逐渐发展成为石油消费的主要领域,占乙烯工业原料的65%-70%左右,其他原料生产乙烯只能作为石油制乙烯的战略性补充。

六、石油消费产业安全应纳入新时期能源安全内容

新时期我国能源安全是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的综合安全体系。多年来形成的能源安全观是一种基于霸权理论和地缘政治思维的安全观,赋予了石油较多的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色彩。除了传统能源安全中石油的供应、价格和通道安全之外,也要重视石油消费结构变化问题。供给和消费牵动国内外两个市场,传统能源安全的概念已经无法充分解释我国现在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无法正确引导当今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我国迫切需要从石油消费视角重新审视能源安全的内涵。

石油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能源,虽然未来将减少在交通燃料领域的消费,但不影响其在化工材料领域的使用,石油的消费需求不会消失,只是消费结构从能源转向材料。从相关产业发展来看,我国炼油工业目前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水平均达到国际一流,生产的油品及化学品已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障石油消费产业安全,应作为新时期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加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驱动器,能够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平稳运行的关键作用。当前,在国际疫情蔓延、油价大幅震荡、全球经济衰退多重因素叠加背景下,我国石油加工业产业应紧抓未来 2至3 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战略窗口期,结合国际需求和自身优势,坚定“自主化、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坚持石油石化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行业降本增效、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齐景丽,杨东浩.从中美贸易摩擦看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方向[J].当代石油石化,2018(12).

[2] 王馨悦.如何让乙烯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中之重[N].中国石油报,2018-10-09.

[3] 曹杰,迟东训.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国际石油经济,2019(12).

[4] 费华伟,朱和,高振宇.炼油“十四五”突破口在哪儿[J].中国石油石化,2020(3).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